欢迎来到云顶国际yd333现在时间是:
访问旧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云顶国际yd333新闻 -- 正文
云顶国际yd333新闻
热烈祝贺冯雄汉获评“华中农大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发布人:储召杰发布时间:2020-09-10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公司冯雄汉老师获评“华中农大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个人简介:

冯雄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土壤化学。先后获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和“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Clays and Clay Minerals副主编,及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Geochemical Transactions 和Geoderma Regional等国际期刊编委。



员工与导师之间的故事:

冯门弟子,有您相伴才精彩


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传道授业解惑、亲切温和专注的老师,他对我来说如兄如父,是我在科研和生活上的引路人,带给我光明和方向,他就是冯雄汉老师。

我的导师十分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无论夏伏冬寒,每天六点起床坚持晨跑,始终骑自行车上下班。他告诉我,一个人再怎么有雄心壮志,再怎么天资过人,如果身体素质不好,也是功亏一篑。有时看着他骑着自行车消失在黑夜里,那个背影带给我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无穷的动力。

冯老师总会在我感觉迷茫、找不到方向时给予我恰当的指点。这一年来,我的焦虑总能在冯老师耐心的引导下消散,对科研的热情一次次重燃。有次我问他:“为什么我对科研的热情不能持续存在呢?”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小时候我们收到了一件新玩具,刚开始会非常爱惜,每天很小心的保管着,就算睡觉也要抱着。可是,一旦时间长了玩具旧了,我们的热情就会淡下来,开始将目光投向新的事物。做科研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做事不能光凭热情,还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他的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每次遇到困难想放弃时,这句话就会激励我继续前行。

冯老师经常教导我,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做出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创新绝不是那灵机一动的一瞬间,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全面了解了当前的研究进展,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到进一步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就是创新。所以,他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年最少要看500篇高水平文献,精读100篇对自己研究有指导意义的文献。他指着实验室外面的那颗最粗壮的梧桐树说:“其实我们课题组在土壤矿物学上的积累就像这棵梧桐树一样,这棵树的树根就好比李老师(李学垣),树干好比刘老师(刘凡),而我们是这繁茂的树枝。我们之所以能枝繁叶茂,就是因为树根扎得深,树干长得壮实。”听到这些,一种莫名的崇拜感油然而生,望着实验室外迎风招展的树枝,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做最强壮的大树,无论风雨险阻也要日夜兼程。

科研上冯老师给予我们指导,生活上也会处处关心着我们。可是,当我努力地回忆一些有关冯老师的一些生活细节时,能够记起来的细节寥寥无几,因为,我发现他除了工作以外,很少在别人面前聊生活。每次参加课题组聚会时,冯老师总会在不经意间将话题引到科研上。一次,我问他以前在美国留学时吃不吃得惯美国的食物,刚开始的回答还算紧扣主题,后来慢慢地就把话题转向了美国教授们做科研的习惯上去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来形容我的导师一点都不为过。去年是冯老师无比艰辛的一年,同时也是收获的一年。艰辛在于师母病倒了,冯老师不仅要照顾师母,还要兼顾工作。偶然间,我也能看到他的头发花白了好多,心里很不是滋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课题组在2015年收获了大约20篇SCI论文,其中包括多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刚进课题组的研究生,在科研上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多向博士师兄师姐们请教。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什么是专注和信仰,这将会一直指引着我在科研路上更好地走下去。


素材来源:云顶国际yd333微信公众号;文字作者:曾令群